深圳交通百科

本站编辑者QQ交流群:713361058,请各位加群时备注自己的用户名。

了解更多

深圳交通百科
Advertisement

深圳地铁(Shenzhen Metro),是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国际地铁联盟(CoMET)的成员[1]。深圳地铁现有16条线路投入运营,由深圳市地铁集团港铁(深圳)运营,共有397座车站[注释 1],全长约582.24千米,覆盖深圳市罗湖、福田、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光明、盐田、坪山九个市辖行政区。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1号线东段、4号线南段)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通车,深圳成为中国大陆第九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城市。2024年12月28日,深圳地铁有1条地铁新线及4条地铁延长线开通:包括3号线四期、7号线二期、11号线二期、12号线二期及13号线一期南段。预计到2028年,深圳将形成25条线路、总里程达到843.6公里的轨道交通线网[2]

2024年10月,深圳地铁月客流量超过2.6亿人次,日均客流量超过850万人次,占公共交通总客运量约四分之三[3],在深圳市公共运输中起骨干作用。

深圳地铁1号线、4号线连接罗湖口岸福田口岸,地铁2号线连接莲塘口岸,地铁13号线连接深圳湾口岸。乘客乘坐深圳地铁抵达上述口岸并完成通关手续后,可换乘港铁东铁线或其他交通工具前往香港各地。

历史[]

早期规划[]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后,随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口日益增加,路面交通堵塞日趋严重。1983年,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梁湘率队赴新加坡学习考察。回到深圳后,决定在深南大道两侧各留出30米的绿化带,并在深南大道中间预留16米的绿化带,以备今后修建城市轻轨[4]。1984年编制的《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1985-2000)》指出,随着深圳交通的不断增长,建设轻轨(地铁)的必要性,并提出了远景地铁走向[5]

1988年,深圳着手开展城市快速轨道规划研究工作[6],先后完成了《轻轨交通预可行性研究》和《轻轨交通详细规划》,并向国家计划委员会(现在的国家发展及改革委员会)报送项目建议书[7],于1992年7月获批准立项,该轻轨线路起于罗湖,终于机场,全长39公里,与现今的1号线走向基本一致[8]。不过,市政府随后在8月10日决定,将特区内路段改按运量更大的地铁标准建设,并重新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7]。12月14日,深圳市城市铁路客运系统(地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地铁办”)成立,负责前期研究、规划及建设工作[7]。调整后的报告在1994年再次报送国家计委[9]。因计划改动太大,国家计委要求做深入研究后重新申报[10],修改后的方案在同年通过国家计委专家评估和国家建设部的审核[11]

除了向国家计委报送的一期工程报告外,《深圳市客运轨道交通网络总体规划》也在1994年编制完成,经评审纳入《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该规划中,全市远景客运轨道交通网络由9条线路组成,其中3条为既有铁路改造,6条为新建地铁和轻轨线,总里程约270公里,6条地铁、轻轨线路总长约163公里。3条既有铁路为广深铁路平南铁路平盐铁路,改造为可开行通勤列车的铁路,这一规划确定了深圳地铁网络的基本框架[12]。6条地铁、轻轨线路见下表:[7]

线路 始末站 线路全长(公里)
1号线 火车站机场 39
2号线 大剧院至盐田 19
3号线 大剧院至横岗、龙岗、坪地及坪山 49
4号线 皇岗口岸至龙华、观澜 26
5号线 蛇口码头至西丽 15
6号线 机场至松岗 15

规划中1号线特区内(南山、福田、罗湖、盐田四区)大部分为地下线,局部为高架线;5号线及6号线为地面或高架轻轨;2号线、3号线、4号线特区内路段为地下线,特区外为地面线或高架线。线网大致沿城市发展主轴线、三条放射发展轴线布置。

项目遇阻暂停及重新启动[]

199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审批城市地下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13],暂停审批除北京、上海、广州外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项目,深圳地铁项目进展受阻。深圳市政府遂以香港回归为契机,调整建设方案,在原1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深港罗湖、皇岗/落马洲口岸旅客过境轨道接驳工程”,强调工程是为了满足深港过境客流日益增长的需要,并压缩工程规模至19.2公里及17座车站,先行建设1号线东段(罗湖侨城东)及4号线南段(皇岗口岸至文化中心),实现与香港现有九广铁路及当时即将开建的落马洲支线铁路的接驳,工程造价估算减至45.7亿元[7]

同时,深圳市也就旅客过境接驳方式、车辆和机电设备的国产化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形成一系列研究报告,并获得国家计委肯定。国家计委亦在1997年12月将深圳地铁作为地铁设备国产化的依托项目,地铁列车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在国内制造,综合国产化率达70%。此外,中英关于香港与内地跨境大型基建项目协调委员会(ICC)应港方请求增设“增辟皇岗/落马洲口岸旅客过境通道工作小组”,深圳地铁项目被列为工作小组的一个重要内容[7]

1997年6月,深圳市政府向国务院汇报工程筹建情况,并在调整项目建议书后再度提交。5月25日,国家计委就“深港罗湖、皇岗/落马洲口岸旅客过境轨道接驳工程”的预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立项,项目更名为“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同年7月,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经工商注册正式成立,同时撤消“地铁办”。同年8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中国国际咨询公司评估;10月,深圳地铁与铁道部第三勘测设计院签订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设计总承包合同,与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签订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施工监理合同。1999年4月,国家批准《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深圳地铁开工建设。[7][10][14]

一期工程(1998-2004)[]

罗湖站2、3号站台

1号线罗湖站

SZMCSystemMap 2004

2004年版深圳地铁线路图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包括深圳地铁1号线罗湖站香蜜湖站)和深圳地铁4号线皇岗站少年宫站),全长14.825千米,总投资79.85亿元人民币。1999年5月,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被列为1999年度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为了提高地铁运营效益与车辆段接轨,2000年5月,深圳市政府同意地铁1号线向西延伸至侨城东站,增设车公庙、竹子林、侨城东3座车站,竹子林站为车辆段接轨车站。2000年9月,深圳市政府决定成立“深圳市地铁工程建设指挥部”[15]。2002年4月,为适应城市总体布局、完善旅游配套需要,深圳地铁召开了延长段初步设计审查会,深圳地铁一期工程1号线延长段初步设计通过了评审,决定将一期工程进一步延长至世界之窗站;延长段工程线路总长2.468千米,设两座车站(华侨城站世界之窗站),新增投资9.676亿元,采用一期工程的设计标准。[16]调整方案于7月获得国家计委批准[17]。自此,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走向全盘敲定[18][19]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的实验站点市民中心站[注释 2]的围护结构工程与市中心区其他五大工程[注释 3]在1998年12月28日初步开工建造,市民中心站主体结构、购物公园站会展中心站在次年12月开始建造,而其他站点则于2001年3月方才动工兴建,其土木、轨道工程于2003年夏建成,2003年11月30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全线电通。2004年4月28日,深圳地铁首列车接车仪式在竹子林车辆段举行,随后开始进行地铁列车的调试及试营运工作[14]。2004年12月28日,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开通仪式在地铁罗湖站举行,当日17:00,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正式开通,标志着深圳正式跨进“地铁时代”。[20][21]而一期工程的试营运期则于2006年6月30日结束,次日开始转入正式商业营运。

一期工程初期开通的线路包括1号线(世界之窗罗湖)和4号线(少年宫福民),概算总投资115亿元,经竣工决算审计后的总造价约为106.53亿元。由于涉及与香港接驳方面的的问题,福田口岸站在一期工程完工时并未启用。该站最终于2007年6月28日启用,开通初期称为“皇岗站”,并在2008年8月15日更名为福田口岸站[22]

二期工程规划多次调整(2005-2011)[]

深圳地铁2000规划

2003年发布的近中期发展综合规划

03B4306长 0302 列车行经金银坑附近

3号线长客列车

4号线第一批浦镇列车

由港铁(深圳)运营的4号线

05A2206株 5166

5号线株机列车

2003年,深圳市规划局发布《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中期发展综合规划》,包含了二期工程总长227.79公里的新建线路,并将优先发展五条线路:

  • 1号线(罗湖火车站至深圳机场)
  • 2号线(连接市中心区、南山中心区及蛇口片区)
  • 3号线(连接福田中心区、罗湖中心区、布吉、横岗镇、龙岗中心城)
  • 4号线(连接皇岗口岸、市中心区、龙华新区和龙华镇中心)
  • 11号线(即现5号线的前身)(改造平南铁路和平盐铁路既有通道,连接南山、龙华、坂田、横岗和盐田)[23]

同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文),要求拟建轨道交通城市组织制订城轨交通建设规划,明确远期目标和近期建设任务,以及相应的资金筹措方案。[24]根据要求,深圳于2003年开展城轨交通建设规划制定工作。

2005年3月7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2010)》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深圳地铁规划建设四条线路,预计于2010年或之前建成。全部完工后深圳地铁线网将扩张至120公里左右。该规划也是国内首个按照国办发81号文要求编制的地铁建设规划。[25][26]

  • 1号线续建工程(世界之窗至深圳机场):全长23.1公里,设站15座,计划2009年建成,该线被列为第一建设时序;
  • 4号线续建工程(少年宫至龙华镇中心):全长16.0公里,设站9座,计划2009年建成;
  • 3号线(老街至龙岗中心):全长30.8公里,设站19座,计划2009年建成;
  • 2号线(蛇口客运港站至世界之窗站):全长13.4公里,设站11座,计划2010年建成。

不过二期工程规划获批后,深圳相继完成了城市组团规划、深圳市近期建设规划(2005~2010)以及多个新城的规划,特区内外一体化进程也持续推进,再加上城市发展中交通供需情况出现较大变化,二期线路已经不能满足未来城市发展需要,而新制定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及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更是对深圳未来城市轨道网络与国家铁路和城际铁路的衔接提出新要求[27]

与此同时,2004年地铁一期工程通车后,由于政府官员对地铁建设重视不足,以及拆迁受阻、前期工作落后等原因[28],深圳地铁的建设工程几乎停滞,地铁网络并没有立即继续扩展。在接近三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线路建设或开通。地铁建设速度被讽刺为“蚯蚓速度”[29]。仅有1号线续建段试验段(世界之窗站深大站)缓慢进行。

2007年1月17日,深圳获得2011年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举办权。深圳市在申办报告中承诺于2010年将建成155公里的地铁干线,其中包括作为“大运专线”的3号线[28]。2007年1月底,“加快全市轨道交通建设暨交通综合治理工作动员大会”召开,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对深圳地铁建设速度缓慢提出严厉批评[28]。随后,深圳市政府与各有关部门签订责任状,要求地铁二期工程5条线必须在2011年6月30日前全部建成通车[30]

2007年7月,深圳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轨道二期工程各条线路及交通枢纽的详细规划同时展开[31]。同时与深圳市发改局共同组织编制了《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20)》,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调整。规划提出了深圳市轨道交通的近期建设方案及远期线网方案[32]。提出近期方案的重点是在一、二期工程基础上,提出2011年至2020年间的建设方案(第三期工程),其中包括4号线的北延段(三期),以及8条新建的地铁线路:6-12号线,总长约245.4千米。远期方案规划了至2030年的16条地铁线路,总长585.3千米,设站357座。其中组团快线4条、干线6条、局域线6条。

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初,深圳地铁二期工程各条线路陆续开工,其中部分线路更是在获得国家批准前开工。2008年11月,《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2005一2011)》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根据该方案,深圳将提前实施2号线东延段工程(世界之窗站黄贝岭站(此后调整至新秀站),长19.13公里)和3号线西延段工程(红岭路(现红岭站)至益田村(现益田站)段,长8.7公里),[33]并将深圳地铁二期工程建设期限延长至2011年。2009年8月18日,国家发改委批复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另外,深圳上报的原规划方案中还有5号线,原规划5号线利用平南铁路通道。但在2004年7月,国家发改委在建设规划批复中要求对5号线作进一步论证,以顺应近年来城市新的发展变化。2007年,深圳市公布调整后的5号线规划,不采用与平南铁路共轨方案。[34]5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08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准。[35]

此外在2005年5月26日,深圳市政府宣布与地铁有限公司(现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简称港铁)达成协议,4号线二期将由港铁全资投资承建及营运。4号线的特许经营协议最终在2009年1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并在3月正式签署。2010年7月1日起,港铁公司接管4号线一期的运营工作。

二期工程开展[]

  • 2005年11月4日,4号线二期试验段工程在上梅林站启动。
  • 2006年9月,3号线3102标段(翠竹站-布吉路桥分界)进场施工。
  • 2006年12月19日,1号线续建工程土建七标段(宝体公园站坪洲站西乡站及两站之间的区间)坪洲站正式开工建设,其他车站也陆续开工建设。
  • 2006年12月23日,2号线试验段工程在世界之窗站启动,但扩大试验段工程尚未展开。

受拆迁、部分地段施工困难、线路审批进度影响,二期工程各线路施工进度受阻,至2007年各线路全面动工。

  • 2007年4月2日,深惠路改造工程启动,标志着3号线龙岗段正式开工。
  • 2007年4月29日,2号线扩大试验段土建2202、2203标段正式开工。
  • 2007年7月1日,3号线主体工程全面开工。
  • 2007年8月22日,2号线全面开工。
  • 2007年12月21日,5号线全线开工建设。
  • 4号线的拆迁、试验段盾构井钻挖等前期工程于2005至2006年陆续展开,但由于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一直未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工程延后至2007年中才全面开展。

二期工程分段通车[]

尽管二期工程因大运会挤压工期而引起了一些争议[37],但其为2011年8月举行的世界第26届大学生运动会提供了良好的运输服务保障,提升了深圳整体交通运输能力[38]。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客流比重,已由开通前的6%上升到当年的29%,逐渐在公共交通中发挥骨干作用[39]

三期工程(2012-2020)[]

车公庙站L7、L9站厅

车公庙站为1、7、9、11号线的换乘站

11A3308株 1119车

11号线株机列车

2009年2月23日,深圳地铁组织开展深圳地铁7、9号线工程前期研究,初步规划深圳地铁7号线由太安站至西丽动物园站,线路全长28.9千米,设站23座,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工程总投资约171亿元。2010年,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委员会编制了《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6年)》,提出2011年至2016年间的建设方案(三期工程),并于2011年4月15日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40]深圳地铁三期工程包括6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11号线,共5条线路。

2012年4月19日,深圳地铁11号线开工建设并举行开工仪式;8月15日,国家发改委批复深圳地铁7、11号线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13年,深圳市进行了地铁三期建设规划修编工作,增加了三期工程的线路。修编后的三期建设规划新增10号线(原16号线),并将2、3、4、5、6、9号线延长,共新增里程83.6千米,新建线路总长度为169.5千米,新增车站95座,总投资约1256亿元。三期工程建成后,深圳市轨道交通线路将达到11条,通车里程约350千米[41]

2014年12月30日,深圳地铁6号线、10号线前期工程集中开工仪式在地铁6号线长圳车辆段施工现场举行[42]

2015年9月21日,国家发改委批复深圳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调整(2011~2016年)方案,新增2号线三期、3号线三期(南延、东延)、4号线三期、5号线二期、6号线二期、9号线二期和10号线工程7个项目,线路总长度85.1千米,总投资730.6亿元;12月27日,深圳地铁三期工程7、9、11号线全部实现洞通、轨通、电通;12月28日,深圳地铁8号线一期、10号线及2号线、3号线、5号线、9号线延长线项目开工建设并举行开工仪式。

2016年6月28日,11号线开通运营;10月28日,7号线一期与9号线一期开通。深圳地铁新增营运里程107.58公里。[8]

2019年9月28日,5号线二期开通;12月8日,9号线二期开通。

2020年8月18日,6号线与10号线开通;10月28日,2号线三期、3号线三期、4号线三期与8号线一期开通。

四期工程(2018-)[]

岗厦北站 深圳之眼 站厅

岗厦北站

黄木岗站地下二层 2 L7 L14

黄木岗站

大运站-航拍

大运站

2016年5月6日,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研究中心发布了《深圳轨道交通四期建设规划环评第二次信息公告》,其中包括6号线支线在内的11条线路。

2017年7月7日,国家发改委批复《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同意深圳市建设地铁四期工程,包括12号线、13号线、14号线、16号线、6号线支线,共5条线路。按照规划,四期工程将于2022年建成。届时,深圳的轨道交通线路网将有15条线路,总长约586千米。地铁四期工程的建设将对深圳中心城区以外区域带来深远影响,不仅连接了深圳中心城区与周边区域,并规划在将来与周边东莞、惠州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互联。[43]

2018年1月10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四期工程开工仪式在14号线四联站举行。

2020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调整(2017-2022年)》,对3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11号线、12号线、13号线、16号线、20号线的规划进行了部分调整。

2021年12月28日,20号线一期开通运营。

2022年10月28日,10号线岗厦北站、11号线福田岗厦北段及14号线“两线三枢纽”开通。

2022年11月28日,6号线支线一期及12号线一期开通运营;12月28日,16号线一期开通运营。

2023年12月27日,8号线二期开通运营。

2024年12月28日,3号线四期、7号线二期、11号线二期(岗厦北站—华强南站)、12号线二期及13号线一期南段(深圳湾口岸站—高新中站)正式开通初期运营,各线车站于上午10时18分开门迎客。[44]

五期工程(2023-)[]

2022年9月5日,深圳市发改委官网发布《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2023-2028年)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并公布各线路具体走向和站点设置,当中包含15号线、17号线一期、18号线一期、19号线一期、20号线二期、21号线一期、22号线一期、25号线一期、27号线一期、29号线一期、32号线一期、10号线东延深圳段、11号线北延深圳段规划。

2023年6月26日,《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五期建设规划(2023-2028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复。

2024年6月6日,深圳地铁29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标志着深圳地铁五期工程全部开工建设。

共建管廊工程[]

深圳地铁四期共建管廊包括地铁12号线、13号线、14号线及16号线共建管廊,总长84.05公里,总投资252.68亿,于2020年4月开工建设,计划2022年7月陆续投入使用。[45]这是深圳首次采用地铁主线和管廊共建模式。

2021年1月21日上午,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最大纵坡综合管廊首批盾构始发仪式在坪山区举行,标志着四期共建管廊工程正式进入区间隧道施工阶段。[46]

2023年9月27日下午,深圳市轨道交通四期12号线共建管廊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成为深圳地铁四期共建管廊首个完成竣工验收的项目。[47]

通车时间表[]

年份 日期 路线名 区间 长度
(公里)
2004年 12月28日 1号线 罗湖-世界之窗 17.4
4号线 少年宫-福民 3.0
2007年 6月28日 4号线 福民-福田口岸 1.0
2009年 9月28日 1号线 世界之窗-深大 3.331
2010年 12月28日 2号线 赤湾-世界之窗 15.516
3号线 草埔-双龙 25.138
2011年 6月15日 1号线 深大-机场东 20.3
6月16日 4号线 少年宫-清湖 15.8
6月22日 5号线 前海湾-黄贝岭 40.0
6月28日 2号线 世界之窗-新秀 20.256
3号线 益田-草埔 16.6
2016年 6月28日 11号线 碧头-福田 51.7
10月28日 7号线 西丽湖-太安 30.157
9号线 红树湾南-文锦 25.39[48]
2019年 9月28日[49] 5号线 赤湾-前海湾 7.65[50]
12月8日 9号线 前湾-红树湾南 10.79
2020年 8月18日 6号线 科学馆-松岗 49.4
10号线 双拥街-福田口岸 29.34
10月28日 2号线 新秀-莲塘 3.78
3号线 益田-福保 1.45
4号线 清湖-牛湖 10.8[51]
8号线 莲塘-盐田路 12.37
2021年 12月28日 20号线 机场北-会展城 8.43
2022年 10月28日 11号线 福田-岗厦北 1.21
14号线 岗厦北-沙田 50.34
11月28日 6号线支线 光明-深理工 6.13
12号线 左炮台东-海上田园东 40.5
12月28日 16号线 大运-田心 29.2
2023年 12月27日 8号线 盐田路-小梅沙 8.01
2024年 12月28日 3号线 双龙-坪地六联 9.28[52]
7号线 西丽湖-深大丽湖 2.22
11号线 岗厦北-华强南 4.39
12号线 海上田园东-松岗 8.05
13号线 深圳湾口岸-高新中 6.36

已开通线路[]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线路
深圳地铁 营运中 由深圳地铁集团运营:1号线 · 2号线 · 3号线 · 5号线 · 6号线 · 6号线支线 · 7号线 · 8号线 · 9号线 · 10号线 · 11号线 · 12号线 · 14号线 · 16号线 · 20号线
由港铁(深圳)运营:4号线 · 13号线
建设中 15号线 · 17号线 · 19号线 · 22号线 · 25号线 · 27号线 · 29号线 · 32号线· 33号线
规划中 18号线 · 21号线 · 23号线 · 24号线 · 26号线 · 28号线 · 30号线 · 31号线 · 34号线
中低运量轨道交通 营运中 龙华现代有轨电车 · 坪山云巴1号线
建设中
首页 · 轨道交通导航页
关于此模板

深圳地铁线网图(2024年12月28日生效)
已开通线路
线路名称 首段通车日期 最近延长日期 起点站 / 终点站 长度
(千米)
车站数 列车
编组
1号线 2004年12月28日 2011年6月15日 罗湖 机场东 41.0 30 6A
2号线
8号线
2010年12月28日 2023年12月27日 赤湾 小梅沙 59.95 42
3号线 2010年6月28日 2024年12月28日 坪地六联 福保 52.73 38 6B
4号线 2004年12月28日 2020年10月28日 福田口岸 牛湖 31.3 23 6A
5号线 2011年6月22日 2019年9月28日 赤湾 黄贝岭 47.4 34
6号线 2020年8月18日 科学馆 松岗 49.4 27
6号线支线 2022年11月28日 光明 深理工 6.13 4 6B
7号线 2016年10月28日 2024年12月28日 深大丽湖 太安 32.37 29 6A
9号线 2016年10月28日 2019年12月8日 前湾 文锦 36.18 32
10号线 2020年8月18日 福田口岸 双拥街 29.34 24 8A
11号线 2016年6月28日 2024年12月28日 碧头 华强南 55.0 21
12号线 2022年11月28日 2024年12月28日 左炮台东 松岗 49.04 39 6A
13号线 2024年12月28日 深圳湾口岸 高新中 5.4 7 8A
14号线 2022年10月28日 岗厦北 沙田 50.34 18
16号线 2022年12月28日 大运 田心 29.2 24 6A
20号线 2021年12月28日 机场北 会展城 8.43 5 8A

运营情况[]

深圳地铁由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分别运营不同线路,并在政府指导下统一票价和服务。深圳地铁日均客流量超过742万人次,占深圳市公共交通客流量超过70%,构成深圳市公共交通的骨干。

运营公司 地铁线路
深圳地铁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客运一分公司 1号线2号线8号线11号线20号线
客运二分公司 5号线9号线10号线14号线
客运三分公司 3号线6号线6号线支线7号线16号线
港铁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 4号线
深圳市十二号线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12号线
港铁中铁电化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 13号线

单位地点[]

服务时间[]

除11号线和20号线的末班运营时间,各线的起点站、终点站于6:30对开首班车,23:00对开末班车。部分线路于23:00后会利用回库车开行半程末班车,加上列车的行驶时间,部分车站的服务时间可达次日零时。地铁车站则在该站第一列车到达10分钟前开站,最后一列车开出10分钟后关站,但福田口岸站4号线车站与10号线车站相互独立,车站服务时间不同,其中4号线车站的启用时间需配合福田口岸启用时间。请注意,车站首末班车时间请以实际为准,途径线路首末班车时间请以车站官方公告为准。

自2016年12月25日起,深圳地铁11号线从碧头及福田的末班车发车时间分别为23:34及23:30,以确保机场站于凌晨0时仍有地铁服务。而20号线因应周边地区开发程度和出行需求较低的因素,故首尾末班车于22:00发出。

每逢中秋、国庆、平安夜、除夕、元宵、元旦等节假日,地铁运营时间均会适当延长(20号线除外),最长延长至次日2时。部分线路也在周五或节假日前一天延长服务时间。

为进一步压缩客流密集区块的行车间隔,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8号线、10号线、11号线、12号线均开行了大小交路列车,但不同公司的称呼有所差异。

地铁票务[]

主条目:深圳地铁票务
前湾站售票机 L5 L9

深圳地铁单程票售票机

深圳地铁采用自动售检票系统,全网各线路统一计费。深圳地铁采用计程计时方式,计费系统一般根据进出闸站点间的最短路径计费,除使用深圳地铁日票的乘客外,乘客在进闸后,须在210分钟内出闸。

乘客可在站内自动售票机客服中心购票,或利用深圳通、符合交通联合标准的异地城市电子票证、银联闪付卡和地铁乘车码进站乘车。车站划分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通过进、出站闸机相连,乘客通过进站闸机验票后进站乘车,出站时通过出站闸机验票出站。若乘客所持车票票额不足,或出现超时情况,需前往客服中心或自助票务处理机补票。

深圳地铁设有面向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乘车优惠,以及深圳通乘车优惠和换乘优惠。不过优惠政策一般不适用于商务车厢。

深圳地铁11号线设有商务车厢,收取较高的车费,乘客需购买商务车厢单程票,或使用深圳通或乘车码在站台核验机核准后,方可乘坐。

车站[]

莲花西站站台 L2

2号线莲花西站

龙华站站台 L4

由港铁(深圳)运营的4号线龙华站

塘尾站站台 L11

11号线塘尾站

深圳地铁现有车站397个(换乘站重复计算),包括347座地下站、46座高架站、3座半地下站和1座地面站。市区的地铁车站多为地下站,而高架站主要分布在郊区。2号线、7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12号线、13号线、14号线、16号线、20号线为全地下线路,其余各条线路均有高架车站。上梅林站(4号线)、塘坑站(3号线)和嶂背站(14号线)为半地下车站,其站厅设于地面,而站台设于地下一、二层。民乐站路轨及站台设于地面,而站厅设于其上。截至2024年9月,深圳地铁系统中最东、最南、最西和最北的车站分别为田心站左炮台东站会展城站深理工站

换乘站[]

深圳地铁现有换乘站61个。其中车公庙站岗厦北站为四线交汇的换乘站,福民站布吉站福田站前海湾站深圳北站大运站松岗站后海站为三线换乘站,其余换乘站皆为两线换乘站。此外,深圳市的六大交通枢纽——深圳北站前海湾福田机场布吉深圳坪山站均有地铁直达。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仅有会展中心站作为1号线及4号线的换乘站。在1号线站台层装有两对扶梯,连接4号线的两个侧式站台,而十字型的会展中心站更是国内首个通车的一体式十字换乘车站。

二期线路中,由于各站建设条件,与一期车站的预留情况等不同,因此换乘方式亦有所不同。其中老街站黄贝岭站的换乘方式最为方便,为同台换乘/跨站台换乘,而世界之窗站福田站宝安中心站深圳北站亦有扶手电梯或垂直电梯连接两线站台。而在购物公园站市民中心站少年宫站,乘客换乘时需从站台搭乘扶手电梯到站厅,经过两线站厅的换乘通道到另一线路的站厅(少年宫站的转乘通道内设有自动人行道),再从站厅到达另一线路的站台。其中购物公园站的换乘通道长达200米,通道中设有售卖食物和衣物的商铺。通道仅设有两组楼梯,没有扶梯及垂直电梯。因此不适合携带大件行李的人士及伤残人士换乘。

三期线路中亦有多种换乘方式,如红树湾南站车公庙站7,9号线同向的同台换乘/跨站台换乘,红岭北站的十字换乘,赤湾站的站厅短通道换乘以及后海站的站厅长通道换乘等。2016年,深圳地铁首次在车公庙站引入换乘层,位于7号线、9号线站台和站厅之间的楼层,让两线不同方向换乘的乘客只需在换乘层转车,不需要上两层到站厅再下两层换乘,节省时间。而上梅林站其中一条换乘长通道则连接4号线的岛式站台与9号线站厅,在深圳地铁中尚属首次。

而四期线路中,国展北站国展站实现20号线与12号线连续换乘。南油站7,9号线同向的同台换乘/跨站台换乘,大运站14,16号线同向的同台换乘/跨站台换乘。南山站灵芝站的岛-侧式站台十字换乘。2022年10月28日岗厦北枢纽开放之后,2号线实现与10号线、11号线、14号线的站厅换乘,10号线实现与11号线、14号线的节点换乘,11号线与14号线实现同站台换乘。同时,大运站3号线与14号线、16号线实现天地换乘,机场东站1号线与12号线实现天地换乘。

车站结构和形式[]

地下车站通常为地下2层的箱型结构,高架车站则采用3层的门式结构。在站台形式上,典型的深圳地铁车站为岛式站台车站,即使高架车站亦采用岛式站台。但仍然存在一些设计较为独特的车站,包括:

车站命名[]

深圳地铁车站,依次以老地名、片区名称、公共设施、线路途经横向道路命名。车站可采用大型公共设施的名称命名,但不采用楼盘等商业性的地产项目名称来命名。当车站使用街道命名时,通常不带“路”字(除贝尔路站华强路站外)。若站点周边有多个老地名的,应综合距离、历史、知名度等因素选择一个老地名命名。[53]

车站命名亦与线路的等级相适应。例如7号线、9号线均为局域线,考虑线路功能以及车站服务范围等因素,车站名称以街道、街坊等小区域名称为主。11号线为西部组团快线,其功能为提供西部滨海地区地与核心城区的快速联系,因此车站名称以区、镇等大区域名称为主。

与港铁相仿,深圳地铁的站名短小精辟,一般为2或3个字,少数为4-5个字(“站”字不计在内,惟深圳北站是例外)。可能出现的长站名经过了适当简化,使其简单易记。例如“深圳大学”简称为“深大”,“宝安体育中心”简称为“宝体”。

一些车站为了方便乘客,会在站名后以括号的方式标注别名,例如塘朗站标注为“塘朗(南方科技大学)”,翠竹站标注为“翠竹(留医部)”。(现已不标,但报站仍播出这些别名,如:塘朗站会提醒”乘客可前往南方科技大学”)

与国家铁路、城际铁路换乘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站点专名一般以国家铁路或城际铁路等上层次线路的站点专名为准(除坪山站布吉站外)。[53]

不过,深圳地铁部分车站命名曾引起争议。

  • 皇岗站实际位于福田口岸,容易误导乘客;
  • 有网友认为科学馆站大剧院站知名度低,缺乏代表性,应改用“上步”、“蔡屋围”等片区名;
  • 有人大代表和市民认为晒布站靠近东门片区,但前往东门的乘客大多使用老街站,车站应改为“东门中路”,以引导乘客,缓解老街站拥挤,但也有市民认为“晒布”更有历史韵味。[54]深圳市交委则表示,由于更名成本较大,加上车站节假日平均客流已接近车站承载能力,因此暂不更名。[55]
  • 有市民指出草埔站靠近布吉关,而布吉站离布吉关较远,另外民乐站靠近梅林关,却不命名为“梅林关站”,地铁公司回应称,草埔站和民乐站站名均取自老地名,而“梅林关”、“布吉关”为特殊的行政设施,且已撤销[56],不过“梅林关”此后被用于2020年启用的梅林关站
  • 有人大代表认为,深大站高新园站的站名与实际位置或公交站点名称不符,容易误导乘客[57]
  • 有网友质疑深圳地铁站取名“华为”,公共交通站点是否可以用企业名称作为名称,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表示,深圳轨道交通三期规划报国家批准时,其工程站名为“华为站”,按照地名管理相关国家、省法律法规,并未禁止用企业名称命名轨道站点名称。此后,深圳市颁布的《深圳市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命名规则》(深规土[2018]997号)从严规定了一般不得以企业名命名轨道站名。考虑到华为公司片区占地面积大,在坂田建成多年,已演化成为具有地名意义的区片名称,类似于华侨城、南油等,所以保留了该命名。[58]

此外,部分车站命名对应的事物尚未建成或已灭失,如铁路公园站前湾公园站附近并不存在公园,相关配套设施仅处于规划期间;松岗公园站宝安客运站蛇口港站等车站对应的设施已停用或搬迁。

曾有人大代表提出更名的提案,但由于改名手续复杂、成本高昂而未果[59],仅有皇岗站因实际位于福田口岸而改名。

自2011年开始,每轮地铁建设规划中,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命名办会就地铁站名方案进行公示,征求市民意见[56]。2018年,市规划国土委印发《深圳市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命名规则》,提出地铁站点命名的一般规则[53]

乘客服务设施[]

地铁站厅层设有多台自动售票机自动充值机,同时设有客服中心提供咨询、售票、兑换硬币等服务。

3号线四期、7号线二期、11号线二期及12号线二期线路新设新一代开放式智能客服中心,设置自助服务区和低工位特殊服务区,提供“AI数字员工客服”功能,除一般的咨询业务外,也为乘客提供票卡处理、生物票注册等服务,同时还提供了远程客服坐席服务,协助乘客处理票卡异常、儿童票审核和免费通行。[60]

2024年11月,深铁商业持续拓展自助存包柜服务,在毗邻交通枢纽、商圈景点的25个大客流车站设置了31个寄存点,可满足约700件行李寄存,进一步打通市民游客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切实提升轨道交通出行的体验感、便利度 [61]

安检[]

携带易燃易爆、管制刀具等危险品的乘客不得乘坐深圳地铁。各站设有安检门、X光安检机、手持式金属探测仪、危险液体检测仪等安检设施,实施“逢包必检”、“逢液必检”,乘客在通过安检后才可进站。部分车站设有独立划出的免安检人行通道,供过街行人使用。不过随着免检过街通道存在隔栏传物的安全隐患,深圳地铁逐步取消个别车站设置的免检过街通道。[62]除此之外,为了方便乘客,2020年1月20日起,深圳机场铁路及航班抵达出站旅客换乘地铁实施免安检政策。

深圳地铁安检始于2010年7月,当时在华强北站世界之窗站等站点试点安检[63]。2011年6月15日至10月10日大运会期间,深圳地铁各线陆续实施“逢包必检”、“逢液必检”[64],此后因人手不足,车站虽保留安检设施,但一般不启用。

2012年11月,深圳地铁曾恢复安检一个月,采用抽检的方式,携带大件行李的乘客可能会被抽查安检[65]。2013年6月11日起,深铁旗下营运路线每天增派100名保安员,对客流较大、人群复杂的车站进行人工抽检。2013年11月10日至16日,深圳北站华强北站老街站白石洲站试点常态化安检,采取逢包必检和抽检交替的方式检查[66]。2014年3月7日,深圳地铁实行“部分站常检,部分站轮检,客流高峰期抽检”的安检模式[67]。自2014年8月15日起,地铁全网各站全面实施“逢包必检、逢液必检、逢疑必检”的安检方式[68]

2017年5月6日起,深圳地铁在福田站增加毫米波人身安检仪;10月2日起,在罗湖站增加金属探测门;随后全线其他车站增加安检门,陆续实行人物同检。2017年7月起,深圳地铁对液体进行更加严格的安全检查,带水进地铁站必须通过仪器检测。

屏蔽门[]

深圳地铁采取屏蔽门封闭站台。在列车尚未到站之前,设于站台边缘的屏蔽门关闭,防止有人掉下轨道。待列车进站,屏蔽门与列车车门同时打开,乘客才可上下车。屏蔽门采用西屋-奥的斯、方大、西屋、川仪四个品牌。除3号线和4号线部分地面站和高架站采用半高式安全门,其他车站均使用全高式屏蔽门。深圳地铁亦是中国第一个在开通时即全线安装屏蔽门的地铁系统。

洗手间[]

除2号线二期部分车站及3号线一期部分车站外,深圳地铁站内均设有洗手间。大部分车站在某一出入口通道附近设置洗手间,方便不乘坐地铁的乘客使用。4号线(不包括一期工程车站)、三期和四期线网的部分车站在付费区内设有洗手间。车站在各出入口、站台导向标识中标注了设有洗手间的出入口编号,方便乘客前往。2019年起,深圳地铁和港铁(深圳)逐步翻新车站的洗手间,改造期间,乘客可能需到站外如厕。

深圳地铁四期工程线路全线各站均配置了母婴室和第三卫生间,方便残障人士或者行动不便人士的特殊需求。

部分车站在站厅非付费区设有微型智能移动母婴室。此类设施在2021年6月1日于车公庙站试点,由深圳市妇联、市妇女儿童发展基金会等单位与深圳地铁集团合作推出。

车站设计[]

自2期工程起车站站厅均建有艺术墙(非深圳地铁集团建设的3号线、4号线例外),如2号线后海站在车站站厅展示《姑苏繁华图》。3期工程开始,车站站厅的艺术墙,是深圳地铁委托艺术家创作,大部分作品呼应车站所在地区,如笋岗站的艺术墙作品名为《中华第一仓》、园岭站因邻近八卦一路美食街,艺术墙作品《家乡味道》以中国各地著名面食为主题。3号线一、二期均以花卉图案作车站装饰,部分图案更切合车站名称,如荷坳站以荷花作图案。4号线二期站点由港铁(深圳)设计及施工,建筑风格与港铁相仿。

除4号线二期外,一、二、三期车站站台层的墙壁或电动扶梯侧壁上,有用毛笔书写的大号字站名。每站站台的柱子上亦印有中英文站名或站牌,方便车内乘客查看。5号线南延段和9号线西延段改以不同风格将车站名称印在电动扶梯侧壁上,如南山书城站将“书”字仿成揭页的书,而深大南站的“大”字上面“佩戴”四方帽。

手机网络信号[]

深圳地铁公众通信业务涵盖了既有线路地铁隧道、车站、停车场、车辆段、商业区以及地铁物业区域。主要业务包括:移动通信信号覆盖;为地铁物业内的租户和商业机构提供数据业务;为深铁集团旗下的住宅、写字楼、商业体、酒店等提供数据业务。通信信息业务将为深圳地铁和深铁商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智慧交通建设、平台化建设、智慧运营、数字化经营和战略发展提供支撑,成为深铁商业整体发展框架下,战略发展的基础构建主体之一。[69]

现今深圳地铁站内及列车上已实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的4G移动通信服务覆盖,所有车站也已实现5G信号覆盖,但部分线路的轨行区暂未完成5G改造工作。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开通之初,引入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家公司共5个频道的信号,是国内地铁建设首条线路就达到与地铁同步开通的通信系统,引入的频段数量和覆盖范围均为中国国内之最[70]

2014年11月6日,深圳地铁2号线和5号线都已覆盖移动4G信号。2014年底,深圳地铁3号线免费WiFi全面开放,标志着深圳地铁免费WiFi全覆盖,使深圳成为中国首个地铁站台、列车全覆盖WiFi的城市。[71]

2020年开通的2号线三期、3号线南延、6、8、10号线已全面覆盖5G信号,其中6、10号线成为全国首批全面覆盖5G移动通信业务的地铁线路。[72]同时,10号线也是中国首条开通前完成三大运营商5G信号全覆盖的地铁线路。

为保障深圳地铁范围公众通信网络质量,深圳地铁多次召集运营商及铁塔商讨解决方案,并配合开展既有线路车站5G扩容改造工作。2019年5月,深圳地铁11号线率先覆盖5G车地通信技术,为5G技术在全球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首次应用。2021年开通的地铁20号线采用第六代通信技术,使车站及区间的无线带宽速率增加了5倍以上,列车内的乘客可得到更好的资讯获取体验。

深圳地铁12号线开通前,深圳铁塔牵头统筹深圳电信、深圳移动、深圳联通3家运营商完成了车站和隧道5G信号全覆盖,这是深圳首次在穿海隧道实现三家运营商5G信号全覆盖。2023年,深圳地铁已完成地铁线路所辖全部车站5G信号覆盖,车站通信网络使用体验大有改善,但包含11号线在内的部分线路暂未在轨行区实现5G网络覆盖,深圳地铁正按计划推动运营商和铁塔开展深圳地铁轨行区5G改造工作。[73]

乘客信息系统[]

深圳地铁乘客信息系统利用广播、信息显示屏向乘客展示列车到站信息、换乘指引信息、安全提示信息、应急公告信息等。

各站站台及部分车站的换乘通道内安装有信息显示屏,显示下一列车预计到达时间、列车拥挤程度、列车终点站和种别、当前时间和日期等信息。

各站站台曾标注编号,但自2019年起,深圳地铁集团管辖的车站大多不再展示站台编号。

列车内设有动态乘客信息显示屏。2010年以前投入运营的列车采用闪灯线路图展示站点信息,长客-庞巴迪列车还设有LED报站走字屏。2010年以后投入运营的列车,大多采用液晶显示屏展示到站信息和换乘信息,不过4号线的新列车仍保留闪灯线路图。

深圳地铁车站及列车设有移动电视,播放线网运营公告、安全乘车信息和地铁科普短片,也播放商业广告。

广播[]

目前深圳地铁乘客信息广播采用普通话、粤语、英语三种语言播报。播报内容除了除了车站信息、换乘线路信息等常规播报以外,还包括安全文明乘车提示等内容。内容播放的数量和时长,受列车运行区间长度和列车行驶时间影响。部分线路因部分区间站距较短,会出现没有粤语广播的情况,例如7号线皇岗村站,以及往西丽湖方向的石厦站广播。[74]

深圳地铁4号线由港铁(深圳)运营,其广播格式与港铁在香港运营的线路相近,普通话广播由王欣录制,粤语和英语广播则由陈如茵录制。

2016年10月起,深圳地铁在大剧院、科学馆、华强路等车站的报站中增设冠名广告,及后逐渐扩散至更多车站的报站。增设冠名广告的车站的普通话报站声带多重新录制,语速加快,但也有将冠名广告声带直接插入于原有的报站语音中的情况(如1号线华侨城站)。2020年8月18日起,因6号线及10号线同步正式通车,所有线路车站统一更换新广播。

同样的,部分1号线列车仍保留旧款报站,部分车站站台广播仍保留旧广播,例如宝体站华新站等。

“生物信息识别”闸机[]

2019年9月20日,11号线边门试点指静脉及人脸识别通行功能。60周岁及以上老人完成线下人脸注册,即可在深圳地铁11号线18个站点的智慧边门刷脸免费乘车。首次刷脸乘车前,老人只需携带二代身份证前往11号线任意站点的自助票务处理机,完成一次线下注册,就能在11号线刷脸出入站。而针对行动不便的轮椅老人,线下注册时录入人脸信息后,还可录入指静脉,刷脸、刷指静脉均可过闸。[75]

而深圳地铁四期工程线路所有车站闸机设置了“人脸识别”模块,将“乘车码”与“人脸识别”乘车功能进行绑定,实现“刷脸”进站;针对“免费群体”上线了“刷手”功能,使用“掌静脉识别”功能绑定个人信息,即可实现“刷手”进站。若既有线路暂不能“刷脸”,通过“深圳地铁APP”开通乘车码的乘客可在既有线车站“刷码”进出站,在支持刷脸的线路闸机“刷脸”进出站,由票务系统和生物识别系统自动匹配,进一步提升乘客的出行便利和通行效率。

站厅商业设施[]

深圳地铁站厅商业设施主要从地铁功能区及通道中可用商业空间,依附在地铁站厅、站台和通向地面的通道内开发而成,为市民提供丰富便捷的商业服务。以竞争力强,适应性好,乘客需求较多的便利店、食品店、自助银行、自助服务设施等业态为主,引入包括自然派、全家、7-11、中国银行等知名品牌,打造集金融、便利、娱乐、文化于一身的高品质商业服务。[76]2023年2月,7-ELEVEN便利店入驻地铁6号线薯田埔站合水口站红花山站楼村站光明大街站凤凰城站六个站点。[77]

充电设施[]

“共享充电宝”服务已在深圳地铁线路多个车站上线,扫码即可使用,并支持“异地借还”功能,在沿途充电宝的机柜随借随还。[78]除了共享充电宝,在部分地铁线路车厢上,还设有无线充电设施,手机放上去就可以充电。[注释 6]

此外,在地铁6号线支线车厢内,除配有无线充电区外,还有USB插口充电区。

无障碍设施[]

深圳地铁站内均铺设了盲道,由各个入口通向残疾人闸机,再通向站台,至屏蔽门止。大部分车站实现了垂直电梯全覆盖,少数车站(如购物公园站上梅林站换乘通道)未能设置垂直电梯,使用轮椅的人士可利用轮椅升降平台或向车站工作人员寻求帮助。

乘客纳凉区[]

深圳地铁在部分客流较小的车站试行设置乘客纳凉区,包括6号线松岗公园站体育中心站,7号线深云站上沙站华强南站,16号线东纵纪念馆站盛平站[79]

导引标识[]

站外标识[]

深圳地铁在站外的路面设有导向标识,乘客可留意相关导向标识,按箭头指示方向可快速找到地铁车站入口。乘坐深圳地铁,乘客可找到一根灰底白字的指引牌,上面写着地铁(Metro),顺着它指的方向,乘客就能到达地铁入口。自二期车站开始,标志上的深圳地铁徽标更换为国标。2019年开通的新车站更换为新样式的表示,并指示了距地铁站的距离。

乘车导向标识[]

深圳地铁在车站站厅层设有乘车导向标识,乘客成功购票后,可通过站厅层“乘车”导向标识,选择显示绿色箭头的闸机排队进闸,进闸时请提前准备好车票,站在黄线外,在右侧闸机验票区验票后待绿色放行箭头出现、闸机门打开后通过。如果越线引发闸机警示时,只要后退到黄线外,等待报警声停止后重新验票即可。

行车方向标识[]

深圳地铁在车站站台层设有行车方向标识,乘客可通过行车方向标识选择正确的行车方向到站台层候车(在11号线乘坐商务车厢的乘客需前往站台商务车厢候车区域,在指定屏蔽门前排队候车),避免搭乘错误方向的列车;如需换乘,则需留意换乘站相关线路首末班列车发车时间。列车到站后,待屏蔽门和车门完全开启,按照先下后上顺序排队上车。为了大家的安全,上车后尽量向车厢中部靠拢,不要倚靠车门或者站在车厢间的接缝处;各位乘客在上、下车时需注意站台和列车之间的空隙,并留意列车到站广播,提前做好下车准备,待列车停稳后再下车。

出闸导向标识[]

深圳地铁在车站设有出闸导向标识,乘客可根据相关导向标识前往站厅层出闸,选择显示绿色箭头的闸机排队出闸(持商务车厢单程票的乘客需选择商务车厢单程票与优惠卡通道的专用闸机出闸);将单程票直接投入出站闸机回收口,或者将深圳通卡或手机深圳通卡靠近验票区,待闸门开启即可出闸;如果不能正常出闸,请携带车票到客服中心处理。

出站导向标识[]

深圳地铁在车站站厅层设有出站导向标识,乘客出站时,可通过相关导向标识找到相应的车站出入口出站。

女士优先车厢[]

主条目:女士优先车厢

客运量[]

自2004年一期工程开通后,客运量稳步增长,2005年日均客流量15.8万。到2009、2010年新线路开通时,客运量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2011年,二期工程大规模开通后,客运量增加到2010年的3倍。至2012年8月23日,地铁网络运营1年,客流虽然仍在增长,但增速相对平缓。全市五条线路日均客流量达到230万人次,最高达到288.78万人次。

2016年,深圳地铁三期工程的7、9及11号线相继开通,客流量与前几年相比呈较大增长。2017年,深圳地铁日均客流量达到453万。但受新冠疫情影响,深圳地铁在2020年至2022年客运量有所减少。2022年末深圳地铁四期的6支、12、14及16号线相继开通,随着2023年初政府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地铁全网恢复正常行车组织,深圳地铁客流客运量继续增长,地铁线网公共交通分担率不断提升,日最高客流纪录持续突破。2023年12月31日,深圳市轨道交通全网客流(含有轨电车)达到1017.34万人次,客流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深圳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内地第四个跃过1000万客流量级的城市[80]

深圳地铁日最高客流纪录于2024年12月31日创下,当日客流量达1188.49万人次。[81]

暑期深圳市民出行活跃,每年7月份的地铁客运量处于全年最高水平,占全年客运量的9.3%。由于深圳外来人口比例较大,因此1月份的地铁客运量处于全年最低水平,仅占全年客运量的6.7%。

深圳地铁2004-2024年客运量[车站 1][车站 2]
年份 客运总量(亿人次) 日均客运量(万人次) 最大日客运量(万人次)
2024年 - - 1188.49(12月31日)
2023年 27.05 741.28 1015.38(12月31日)
2022年 17.49595 518.74 706.19(12月9日)
2021年 21.7934 597.08 843.19(12月31日)
2020年 16.1957 442.51 771.51(12月31日)
2019年 20.1760 552.77 711.22(12月31日)
2018年 18.7748 514.38 647.11(9月21日)
2017年 16.55408 453.5 570.46(12月31日)
2016年 10.9310 298.66 413.73(12月31日)
2015年 9.3066 254.97 347.05(12月31日)
2014年 8.6699 237.5 331.07(12月31日)
2013年 7.7699 212.88 292.2
2012年 6.6583 181.98 288.78
2011年 4.0056 109.80 253.86(10月1日)
2010年 1.5969 43.75 58.1(10月1日)
2009年 1.3823 37.87 -
2008年 1.3550 37.02 63.4(5月8日)
2007年 1.1765 32.23 48.2(10月1日)
2006年 0.89898 24.6 40.1
2005年 0.57657 15.8 28
2004年 0.014 21.6432 26.5(12月31日)
  1. 表格数据不包含龙华有轨电车。
  2. 2011-2016年数据不包含港铁(深圳)运营的深圳地铁4号线。

创举[]

  • 罗湖站以总建筑面积53000平方米的规模居中国国内地铁车站之首。
  • 罗宝线国贸站老街站区间的百货广场大厦桩基托换,最大单轴承载力达1890吨,创世界纪录。
  • 在不中断运营的前提下,对繁忙的广深铁路桥桩基进行托换施工。
  • 罗宝线国贸大剧院区段,是复杂条件下浅埋矿山法施工的世界规模最大的地铁重迭隧道,全长1055米。
  • 科学馆站华强路站,深圳地铁实现中国国内首次在城市交通干道下,采用大跨度简支钢桁梁临时路面系统盖挖。
  • 罗宝线与龙华线换乘站会展中心站是中国国内首座整体建成的十字形换乘地铁车站。
  • 罗宝线下穿高尔夫俱乐部别墅区地段,采用橡胶支撑式浮置板道床,为中国国内首创。
  • 龙华线部分区间段采用连续现浇金属弹簧隔震器式浮置板道床,其结构形式与施工方法为中国国内首创。
  • 隧道内焊轨采用移动式无缝线路钢轨接触焊施工方法,为中国国内首创。
  • 深圳地铁是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全线网安装屏蔽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 深圳地铁在中国大陆首次采用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系统,保证列车不发生追尾事故。
  • 售检票系统是中国国内第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售检票系统。[8]
  • 黄木岗站是中国国内首次大规模采用地铁车站、桥梁、隧道结构一体化设计的交通枢纽。
  • 深圳地铁11号线全线使用独立自主研发、国内首例原创的深圳地铁车厢拥挤度智能显示系统。
  • 3号线四期、7号线二期、11号线二期及12号线二期线路全面引入国内首创的最小“1米闸机”自动售检票系统,搭配视觉通行检测及导向整合模块,创新运用了基于深度视觉检测技术的通行检测算法,有效提升安全性并减少票务损失,为乘客提供更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60]
  • 11号线二期引入了国内首创的虚拟票售票机,可实现虚拟纸质二维码单程票发售功能,使用规则与传统实体圆形“TOKEN”单程票一致,可在不降低乘客可选择票种的情况下,有效解决实体单程票流失问题,减少传统自动售票机数量,推动建设、运营企业降本增效。[60]
  • 5号线上水径停车场通过“分布式光伏发电+绿地碳汇+海绵城市与中水回用+太阳能集热及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等低碳技术的探索,实现了车辆基地近零碳体系建设,建成国内首个近零碳车辆基地。
  • 12号线二期工程车辆采用绿色低碳的永磁牵引系统,是深圳地铁首个全永磁的全自动驾驶项目。[60]

建设模式[]

投融资[]

深圳地铁一直探索、创新投融资模式,包括融资租赁、中期票据、中期债券、银团贷款、短期借款等组合方式,并研究策划上市融资。地铁一期工程仅20余公里,70%建设资金来自财政,其余30%由银行贷款。二期工程总长度为155公里,融资压力巨大,政府出资比例减少至40%,剩余60%由深圳地铁有限公司自行融资[82]3号线项目的融资模式为“财政拨款+银团贷款”的模式:在市政府统筹协调下,由龙岗区作为控股方负责组建地铁3号线项目公司;市政府投入总投资的35%;龙岗区以辖区内土地和站点建设费投资入股,约占总投资的14.7%;其余50.3%的资金由龙岗区人民政府牵头融资。[83]

在实际的项目融资过程中,通过工程可行性研究,深圳市政府认为采用“成立项目公司,以市、区、镇政府财政拨款为主,辅以征地拆迁、转让土地使用权开发权收益作价入股,市政府适当财政补贴和债务性融资”的方案是可行的,并邀请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简称“港铁”)作为民间资本的代表参与深圳地铁3号线项目的建设。在3号线项目筹建初期港铁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港铁的最初构想是复制香港地铁成功的“轨道+物业”经营模式,他们同意出资3号线项目的B部分(即除车站、区间及轨道以外的车辆及设备部分),也不要求政府在运营期间补贴运营的亏损,唯一的要求是开发地铁沿线的物业。由于我国目前的土地政策是土地出让必须通过“招、拍、挂”的方式进行,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土地未必会由港铁拍到。但是考虑到最佳融资模式中需要有民间资本,而且可以解决政府财政资金压力的问题,以及深港合作的大的政治背景,因此,在这个两难的抉择中,深圳市政府在项目筹建初期对港铁的要求没有表态,只是继续关注项目的建设。因为项目B部分的投资是在A部分(即车站、区间及轨道等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后才开始,所以深圳市政府和港铁方面都没有急于对融资条件作出承诺。

2008年,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国务院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其中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达1.5万亿元,占总投资的37.5%,交通设施建设成为重中之重。深圳市政府根据国务院的会议精神开始加大对轨道交通建设的财政支持,国内各家商业银行也对地铁项目贷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这种环境下,民间资本参与轨道交通建设的合理性和迫切性显得不再明显。考虑到当时的全球经济形势和我国的政治形势,港铁提出退出3号线的项目建设,深圳市政府也顺势同意了港铁的要求。深圳市政府最终决定地铁3号线的融资模式为“财政拨款+银团贷款”的模式,3号线项目(不包含西延段)总概算113.1799亿元,深圳市政府财政出资56.22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9.7%,剩余部分以政府信用为担保由银团贷款解决。

2009年9月29日,13家银行联合为深圳地铁2、3、5号线工程建设提供255亿元银团贷款,这是深圳地铁建设史上获得的最大规模银团贷款。此次由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联合牵头,协同交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组建的3号线首期段工程银团提供贷款57亿元;由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联合牵头协同中国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组建3号线西延段工程银团提供贷款32亿元。13家银行提供的贷款有效保证了深圳地铁的建设进度,地铁3号线项目的融资工作就此完成。[84]

三期工程起,深圳市政府不再给予直接资金投入。7号线11号线总投资的50%来自资本金,主要来源为轨道交通上盖及沿线土地的开发收益。资本金以外的资金来自国内银行贷款。在土地收益不能满足需求时,才由市财政资金投入。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深圳地铁还陆续开展了多个融资项目,如2011年深圳地铁集团发行了百亿元的中期票据[82],2013年又发行了百亿元的企业债券。但深圳地铁的建设与发展仍面临着很多难题。

BT、BOT与PPP[]

深圳市政府从二期工程开始,大规模使用BT模式。即建设-移交(Build-Transfer)模式用于地铁建设,即由中标单位先行垫资建设,政府三年后进行回购。以缓解资金压力,加快建设进度。总投资200.6亿元的5号线是全球投资最大的BT模式城市轨道交通项目[85]。三期工程中的7号线9号线11号线更是全部采用BT模式建设,BT范围内的工程费达480亿元[86]

4号线则是中国第一条采用BOT模式,即建设-运营-移交(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亦是CEPA实施以来深港两地的第一个大型基建工程[87]。深圳市政府于2002年作出了引进境内外投资、加快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决策,并于2003年决定引入港铁投资4号线[88]。随后,深圳市政府与香港地铁公司签订一系列特许经营协议,将龙华线续建工程授予香港地铁公司为特许权项目成立的港铁(深圳)公司(原称地铁(深圳)),由港铁(深圳)公司负责4号线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特许期为30年[88]。政府只负责征地和拆迁等工作,其他工作一律交由香港地铁公司承担。30年特许期满,港铁(深圳)公司将4号线的设施无偿移交给深圳市政府[88]

香港特区政府长期倡导并坚持“轨道+物业”发展理念,是城市发展与轨道交通建设深度融合的典范,有效保障香港轨道交通长期可持续经营。港铁公司依托深圳4号线将TOD 理念及方法引入内地,率先推广车辆基地上盖开发理念,大幅提升车辆基地土地价值,并在轨道沿线土地协议出让、沿线土地地价增量分成及补贴金额与沿线土地出让地价挂钩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虽因政策限制因素最终均未能实施,但为后续全国“轨道+物业”理念的推广奠定了基础[89]

12号线13号线是深圳首批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运营的地铁线路,PPP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车辆、信号、自动售检票系统、机电设备及铺轨工程。通过公开招标,深圳地铁集团与中国电建组建项目公司[注释 7]运营12号线,港铁(深圳)公司中铁电气化局组建项目公司[注释 8]运营13号线,上述两家项目公司负责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资产更新及追加投资等业务的全过程管理[90]

土地开发[]

深圳地铁目前最为倚重的“地铁+物业”模式,即在满足站点综合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将站点上盖及周边物业实施一体化的综合开发,用物业收益反哺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和运营[91]。该模式在香港地区得到持续多年的运用并取得良好的业绩,但与中国大陆现行法律存在冲突。《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的“招拍挂”制度亦成为香港地铁模式在内地推行的最大障碍,而地铁上盖物业土地的性质问题在法律中尚无明确规定[92]。2005年,深圳市政府曾拟将4号线沿线290万平方米的物业开发权交予港铁公司,但这一计划因未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而被迫终止[93]

为此,深圳通过打擦边球的方式,通过限定条件的“招拍挂”,出让土地予地铁集团及港铁公司[93]。地铁集团所缴交的土地出让金,由深圳政府直接作价入股,转入资本金,重新回到地铁集团的账上[93]。深圳地铁二期和三期工程总共进行了14处较大规模的上盖物业开发,用地面积30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1100万平方米[94][95]。仅三期的物业开发投资即达1844亿元[95]。然而,在深圳地铁集团已竞得的总上盖物业中,大量为政府配建保障性住房(除前海车辆段上盖项目,其保障房楼面面积少于私楼)。保障房建设不仅占用资金,还进一步压缩了上盖物业的利润空间[93]

由于2017年深圳地铁集团已成为万科集团的主要股东(占已发行股份约29.38%),近期深圳地铁集团的上盖物业项目均伙拍万科集团发展,如2号线、9号线、11号线的红树湾站-红树湾南站项目(瑧湾汇)。

相关事件[]

线路更名[]

深圳市规划局在2008年4月23日宣布,深圳地铁线路将由数字名称更改为文字名称。其以线路经过的主要片区命名,类似港铁的线路命名做法。

但在2013年1月,网络上曝出深圳地铁集团内部文件,指地铁三期工程会把线路名称全部更改回数字,更指多数市民赞成采用更便于记忆的数字命名方式,不赞成采用中文命名。1月5日,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第十八次工作会议研究承认了这个消息。很多网民对此表示不满,有网民指政府“朝令夕改”。若将文字线路名称更改回数字,可能与站台编号混淆。

2013年10月,深圳地铁正式开始路线更名工作,首先将1号线一期工程车站的站台横幅上的线路名改回数字名称,并在车站、列车、广播提示上将相关名称改为数字编号+汉字名称方式。罗宝线更名为“1号线(罗宝线)”。2016年起,深圳地铁在新开通的线路中只使用数字命名,而旧线路的指示也逐渐更改为全数字命名。[96]

站名翻译问题[]

深圳地铁运营初期,各站英文名皆以每字的拼音拼合而成。如“科学馆站”站名翻译为“Ke Xue Guan”而非“Science Museum”,列车广播英文报站则采用汉语拼音加英语意译的方式,即“Ke Xue Guan,翻译为 Science Museum”。为迎接大运会的召开,深圳地铁已于2010年起,将所有英文站名改为意译,此举反响不一。反对者认为鉴于中国人对英语的认知水平较低,使用汉语拼音会让外国人问路更直接简单。

部分站名的翻译曾引发争议,例如荔林站之“Litchi Orchards”,其英文命名为直译,取自车站以南的荔林公园所采用的译名。又如深外高中站,未将“深外”译作其常用译名“Shenzhen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而直接音译为“Shenwai”,地铁集团回应称,此译法为深外校方提出的要求。

少部分车站的英文命名翻译方式不统一,例如高新南站,其初期的英文命名为“Hi-tech South”,既不符车站命名原义(理想的命名应为Hi-Tech Park South),可能令不理解中文语义的乘客混淆,更与其他站点的翻译方式不统一(1号线高新园站命名为Hi-Tech Park,而该站的t为小写)。深圳地铁在该站开通后将英文重新翻译为“Hi-Tech South”,标示牌和补丁在该站开通后才开始更换和张贴。又如宝田一路站,其翻译为“Baotian 1st Road”,而线网其他车站多以字母缩写“Rd”代替“Road”,例如华强路站“Huangqiang Rd”、盐田路站“Yantian Rd”。

目前,深圳地铁站点英文翻译并无统一规范,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出版的《汉英深圳公示语词典》、《深圳市公共场所双语标志英文翻译规则及实施指南》仅覆盖部分地名,部分地铁站点的翻译方式更与外事办的译法不同[97]。按照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印发的《深圳市公示语英文译写和使用管理办法》,地铁运营企业应将包括站名翻译在内的英文译文提交给外事办审核[98],然而这一管理办法有效期仅有五年,现已不具备普遍约束力[99]

票价[]

另见:深圳地铁票务

深圳地铁曾在2010年调整票价,在召开听证会后,最终选取票价水平最高的方案,曾引起市民、网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媒体的质疑,认为深圳地铁收费与广州、上海、北京等地相比,收费较贵,优惠较少。当时也有媒体对地铁运营成本分担、地铁的公益性等问题提出疑问。

报站广播语言[]

另见:深圳地铁报站广播

深圳地铁的车厢广播选用了普通话、粤语和英语,没有选择客家话、莞宝片粤语等深圳原住民语言,被部分市民批评,认为这是盲目遵从邻近的香港,而忽视了深圳市内其他常用的方言。不过,支持者则认为粤语是深圳特区除普通话外最通用的语言,而客家话、莞宝片粤语作为通用语言一般只常用于龙岗区、宝安区,所以使用粤语更为合适。

深圳地铁在2023年回应市民留言称,采用普通话、粤语和英语广播能够满足大多数乘客的语音提醒需求,广东省内其他城市的地铁均采用此三种语言[100]

警示标语的英文翻译问题[]

深圳地铁开通初期,将“小心碰头”一句话错误翻译成英文"Be mind your head"[101]。深圳地铁随后承认错误,目前已改正此标示。但至今,仍有部分车站存在尚未更改的指示牌。

与港铁相似之处[]

在深圳地铁的设计、建设期间,不少工程及顾问合约皆批出予当时香港的地铁公司(现港铁公司),第一批员工亦多于港铁接受培训,因此深圳地铁的线路设计、站内指示牌等元素与港铁相似,有指深圳地铁集团的标志亦是参考港铁公司设计。

一些相似点:

  • 公司标志
  • 拼音站名每字分写(现已取消)
  • 毛笔字大号站名
  • 竹子林站的三条轨道(与港铁的观塘线彩虹站、东铁线火炭站相似)
  • 福田口岸站罗湖站的西班牙式站台布局(与港铁罗湖站类似)
  • “一站一景”

对弱势群体的潜在歧视倾向[]

自2007年7月,为改善人多拥挤、秩序混乱的状况,深圳地铁加强对非乘客人员的管制,不仅组织职员到各站巡查,还在各大站口挂上横幅,“坚决打击在地铁车站内卖艺、乞讨、乱摆卖违章行为”。有市民认为这些横幅带有歧视性。地铁方面则强调,横幅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威慑作用[102]。后经过酌情更改,最新的警示标语为“严禁在地铁范围内乞讨、卖艺、躺卧、派发广告,做守法公民”。

新冠疫情导致线路停运[]

  • 2022年3月14日,受新冠疫情影响,深圳封城7天。3月21日起,深圳地铁全线网恢复正常运营。运行时间为早上6点30分到晚上23点整,行车间隔为高峰期5-6分钟,平峰期10-12分钟。此外,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部分线路的个别站点仍暂停运营服务。
  • 2022年9月3日0时至9月4日24时,受新冠疫情影响,6号线长圳至薯田埔区段各站(含长圳站薯田埔站)及8号线深外高中站盐田路站实施有限度运营,运营服务时间为早上8点至晚上21点,行车间隔约30分钟,各站点开放两个出入口通行,其它线路及6、8号线其它区段各站停止运营服务。[103]

贯通运营标识混乱[]

有乘客认为深圳地铁在表达“2号线与8号线贯通运营”上的做法容易产生混乱。在2号线和8号线站台和换乘指引上,同时出现“2号线往赤湾”和“8号线往盐田路”,这导致需要乘坐2号线往东方向、8号线往西方向的乘客不知到何处乘车,此种状况一直到8号线二期开通也未能解决。在其他线路的站台吊板、列车车门上方线路图上,所有2号线换乘站都同时标上了8号线换乘指引,但列车报站广播只提示可换乘2号线。在车站出口处,赤湾莲塘只有2号线标识,乘客进入赤湾站后却只能看到“8号线往小梅沙”的标识,而没有2号线的标识;与之相反,梧桐山南小梅沙则只有8号线标识,乘客进入小梅沙站却只看到“2号线往赤湾”的标识,而没有8号线的标识。

为了解决混乱,深圳地铁在8号线二期开通后,在站台吊板和线网图上加上了“2号线和8号线贯通运营”字样,在部分车站还使用了特别线路标识“2号线 2/8号线、2号线 2,8号线”。尽管如此,“2号线往赤湾”和“8号线往小梅沙”还是导致不少乘客迷路。

注释[]

  1. 换乘站重复计算。若不重复计算,则为336座。
  2. 当时站名暂定为“水晶岛”。
  3. 其他五大工程包括市民中心、图书馆、音乐厅、少年宫和电视中心。
  4. 仅12号线站台
  5. 目前只使用外侧的侧式站台,直到新信号的正式启用
  6. 如3号线部分列车、6号线支线、11号线部分列车、12号线及14号线
  7. 即深圳市十二号线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8. 即港铁中铁电化轨道交通(深圳)有限公司。

参考资料[]

  1. Members of the Community of Metros. The Community of Metros(CoMET)
  2. 强科技、领未来,深铁集团以高质量建设助力湾区发展.深圳地铁.2024-05-01
  3. 2024年10月交通运输运营指标统计月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2024-12-06.
  4. 从7米到140米——深南大道的宽度之谜.深圳晚报[N],2005-08-21
  5. 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简介[J]. 城市规划,1986,06:9-14.
  6. 跨世纪工程——深圳地铁.深圳商报[N],1994-04-04.
  7. 7.0 7.1 7.2 7.3 7.4 7.5 7.6 《深圳市交通运输志》编纂委员会. 深圳市交通运输志. 方志出版社. 2001年: 第四章. ISBN 7801226992.
  8. 8.0 8.1 8.2 深圳地铁发展史:从1998年到现在经历了什么?
  9. 跨世纪工程——深圳地铁.深圳商报[N],1994-04-04.
  10. 10.0 10.1 深圳地铁十年始获“出生证”.深圳特区报[N],2011-06-22.
  11. 《深圳市交通运输志》编纂委员会. 深圳市交通运输志. 方志出版社. 2001年: 第四章. ISBN 7801226992.
  12. 深圳地铁网络框架15年前基本敲定 深圳特区报,2011-06-25
  1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审批城市地下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 国办发〔1995〕60号
  14. 14.0 14.1 公司大事记,深圳地铁
  15. 深圳地铁1992年-2000年公司大事记
  16. 深圳地铁2001年-2002年公司大事记
  17. 深圳市地铁有限公司.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建设与管理实践(上册).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7-04. ISBN-9787114062629.
  18. “十年磨一剑”:从无到有的深圳地铁[R]. 深圳市档案馆, 2022.12.
  19. 深圳规划故事之深南大道的前世今生[R]. 深圳市档案馆, 2019.02.22
  20. 深圳地铁今日开通[N]. 晶报, 2004.12.21(A5).
  21. 深圳地铁2003年-2004年公司大事记
  22. 地铁“皇岗站”15日更名 2008-08-06,深圳新闻网
  23. 中新网. 深圳对轨道交通规划作调整 地铁将延伸至机场
  2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3〕81号).国务院办公厅.2003.09.27
  25. 欧东勇, 李祺, 张思静. 364亿打造120公里地铁网[N]. 晶报, 2004.12.21(A3).
  26. 中国经济网. 深圳规划建5条快速公交线 5年内地铁增至120公里
  27. 王远回, 宗传苓, 刘永平, 何龙庆. 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总结与思考
  28. 28.0 28.1 28.2 "地铁不如期完工,我主动请求处分". 南方日报. 2007-02-01.
  29. 网友声讨"进度慢",市长强调"拖不起",地铁建设"蚯蚓速度". 南方日报. 2007-01-19.
  30. 2011年5地铁贯通深圳--深圳打响轨道交通建设攻坚战. 晶报. 2007-02-01.
  31. 深圳地铁网络框架15年前基本敲定. 深圳特区报. 2011-06-25
  32. 关于“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及轨道近期建设规划方案”公众展示的公告,深圳市规划局
  33.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 一2011)调整方案的批复
  34. 地铁5号线线站位置作出重大调整 调整后线路全长约42.6公里,设站31座,平均站距1.4公里.深圳特区报
  35. 地铁5号线里程最长投资最大.深圳晚报
  36. 深圳地铁7、9号线开通试运营.郑小红、陈文.中国新闻网
  37. 深圳地铁4号线被揭调试时脱轨 市民质疑为赶工期事故频发.深圳广电集团. 2011-04-06
  38. 大运专用道完成使命——75%投资赛后可利用,国际大体联主席称赞交通保障. 南方日报. 2011-08-26.
  39. 2014年度全市交通运输运营主要概况及分析. 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2015-01-15
  40.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6年)》获国家批复
  41. 来看看你家附近有地铁站吗:深圳轨道交通三期5条线站点名称初定,8号线拟采用中低速磁浮方案.深圳晚报.2012-12-06
  42. 深圳地铁2014年公司大事记
  43.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第四期建设规划(2017~2022年)
  44. 明天开通!.深圳地铁,2024-12-28
  45. 这个难题,地铁14号线破解了!明年这个区将进入“45分钟交通圈”!
  46. 绝了!深圳采用地铁主线与管廊共建模式,又一次迈在了全国的前列
  47. 首个!深圳地铁12号线共建管廊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48. 深圳地铁7、9号线试运营 轨道网络规模居国内第三
  49. 今明两年要开通8条线79个站 深圳市民地铁出行将越来越方便
  50. 历经四年多的建设,地铁5号线二期工程今年9月底正式开通!
  51. 开通倒计时!4号线三期工程试运行紧锣密鼓进行,北延线全长10.8km
  52. 明天开通!.深圳地铁,2024-12-28
  53. 53.0 53.1 53.2 市规划国土委关于印发《深圳市轨道交通线路及站点命名规则》的通知. 深圳市规划国土委. 2018-12-28.
  54. 地铁“晒布站”可否改为“东门中路”. 南方都市报. 2011-10-06.
  55. “晒布站”暂不更名为“东门站”
  56. 56.0 56.1 站名让人犯迷糊想改有点难. 南方都市报. 2011-10-20.
  57. 地铁站名张冠李戴乘客频被误导. 深圳特区报. 2009-10-14.
  58. 网友质疑深圳地铁站取名“华为” 官方回应:具有地名意义 16年就已公示.天极网IT新闻频道.2020-08-25
  59. 地铁站改个名要花2500万元. 深圳商报. 2011-10-12.
  60. 60.0 60.1 60.2 60.3 深圳5条地铁新线,助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再升级
  61. 深圳地铁推出自助存包柜服务,25个站设寄存点
  62. 深圳地铁站将取消免安检过街通道,不乘车也要安检,官方回应原因
  63. 深圳地铁将全线安检 大运会前站点全线安装启用.晶报[N],2010-08-05.
  64. 深圳地铁明日起全面安检.新快报[N],2011-06-14.
  65. 明起地铁恢复安检 “逢疑必检”.晶报[N],2012-10-31.
  66. 深圳四个地铁站试点常态化安检.深圳特区报[N],2013-11-11.
  67. 深圳地铁安检渐次重启 高峰时段采取抽检.深圳特区报[N],2014-03-12.
  68. 深圳地铁15日起“逢包必检”防违禁品.新华网,2014-08-14.
  69. 通信信息.深圳地铁
  70. 《深圳地铁今开通 将与港接驳形成新交通网络》,2004年12月28日,南方网
  71. 深圳成首个地铁全程WIFI接入城市
  72. 通信业务, 深圳地铁
  73. 深圳地铁信号弱何时解决.2024-05-06-深圳论坛
  74. 建议深圳地铁到站后报站名,2024-04-02.深圳论坛
  75. 刷脸就能乘地铁 腾讯携手深圳地铁上线刷脸乘车服务
  76. 站厅商业.深圳地铁
  77. 7-ELEVEN入驻深圳地铁6号线啦~
  78. 可短时免费出站!深圳地铁试点推出便民服务卡.2024-05-16,深圳市轨道交通
  79. 地铁站还有纳凉区?网友:老铁你可太宠了! 2024-08-23 深圳地铁
  80. 深圳地铁2023年公司大事记
  81. 1188万!深圳地铁跨年夜全网客运量破纪录了!
  82. 82.0 82.1 深圳地铁首发百亿票据融资.南方都市报
  83. 深圳今年将投资百亿建设地铁三号线
  84. 张建斌.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融资模式研究——以深圳地铁三号线为例[D]. 重庆:西南大学,2010.
  85. 深圳地铁5号线全线洞通铺轨.新华网
  86. 深圳轨道交通三期7、9、11号线BT项目建设启动.2012-06-26.深圳新闻网
  87. 港铁投资60亿在深圳营建4号线二期工程(图) 2009-03-19.新华网
  88. 88.0 88.1 88.2 BOT模式在深圳地铁4号线续建工程中的应用.都市快轨交通.2006
  89. 李鹏凯.轨道交通领域政企合作经验及展望——以深圳地铁4号线BOT项目为例[J].铁道经济研究,2023,(06):41-44+55.
  90. 深圳地铁12、13号线PPP项目签约 港铁获13号线经营权 .2022-11-10, 深圳新闻网
  91. 盛宇平. 深圳轨道交通建设“地铁+物业”模式前期研究工作的探讨.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11, 4.
  92. 辛兰.一体化视角下的深圳市地铁上盖物业土地开发策略[A].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2:9.
  93. 93.0 93.1 93.2 93.3 深圳:以地养铁不易.新世纪周刊.2011
  94. 创新“地铁+物业”经营模式,深圳形成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新路径.2012-03-22.深圳特区报
  95. 95.0 95.1 深圳地铁11号线年底动工.2011-11-09.晶报
  96. 深圳地铁改名:数字中文并存 亲,你喊对了吗?,2013年10月18日,深圳本地宝。
  97. 深圳市公共场所双语标志英文翻译规则及实施指南. 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2010-08-26.
  98. 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圳市公示语英文译写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2013-09-05.
  99. 市外办关于发布《深圳市公示语英文译写和使用管理办法》不属于规范性的通知. 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2018-08-10.
  100. 互动交流.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 2023-12-12.
  101. 我市公共场所英文标识亟待规范 追踪报道之二 应出台公共场所的翻译准则》,2006年11月16日,深圳市翻译协会
  102. 深圳地铁挂横幅打击卖艺乞讨 缺乏人文关怀》. 2007年07月19日, 搜狐网
  103. 再次提醒!深圳地铁各线路运营调整→.2022-09-04,深圳地铁
本页面部分内容来自维基百科,按照知识共享协议提供(查看作者)。

外部链接[]

链接[]

Advertisement